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服务热线: 0551-63600042

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计量电影学视角下的抗疫主旋律电影研究——以《中国医生》和《惊心动魄》为例
    黄雯 李文军 赵宸
    录用日期: 2024-04-28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结合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通过对影片镜头时长、镜头个数、转场方式和镜头频率等计量电影学分析,研究《惊心动魄》和《中国医生》两部不同时期的抗疫主旋律电影在叙事方式、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主旋律特色等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为公共灾难性题材电影的主旋律呈现范式提出可资借鉴的路径。
    想象何以被纪实——科幻纪录片的定义与特征
    殷俊
    录用日期: 2024-03-25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科幻纪录片是一大类特殊的纪录片,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科幻主题纪录片,科幻式纪录片,科幻性纪录片。其之所以可以视为一个大类,是因为其叙事中体现的共同内核:可能世界和未来时态的纪实性,而其核心价值在于反映出来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这也使得科幻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前沿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新闻报道框架研究:以五大媒体网站的NFT报道为例
    邓晚晴 沈轩怡 程曦
    录用日期: 2024-03-07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前沿科技具有两面性,在先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部分来自于公众对其认知较为模糊,而新闻报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公众认识前沿科技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报道框架在争议性科学议题传播中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利用媒介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研究选择与区块链和元宇宙技术息息相关的NFT(非同质化代币)为研究对象,收集人民网、中新网、澎湃网、新浪网、今日头条五个媒体网站共263条新闻报道有效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解构相关新闻的报道框架。结果显示,针对NFT技术的报道更多地使用危害框架和进步框架,具有文本话术通俗、客观公正、便于解码等特点。然而,报道也存在科学观点和公共话语缺失,框架和体裁比例不均等问题。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的“科学育人”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研究
    陈凯 林佳依
    录用日期: 2024-03-05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基础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大背景下,基于证据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有助于客观理解科学教育改革趋势。运用NLPIR软件对其进行文本挖掘,试图获取科学新课标的特色、导向和功能。研究发现:文本中高权重目标动词能反映不同学段的科学学习进阶要求,高权重名词围绕核心概念认知要求,提取新词能表现强化学习的多元化视角;高频词支持学科核心素养显性化表达,学科核心概念关键词有助于统摄科学观念;愈加明确科学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探究行为;多维度高频词彰显学科育人导向,强调“实践”“技术”,关注“社会”“健康”“美观”。在此基础上得到结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指引科学学习,彰显五育并举。
    女性科学家:性别不平等的溯源、抗争与弥合
    王文静 王国燕
    录用日期: 2024-02-26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新冠带来的居家办公模式加剧了女性科学家在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挑战。为了厘清科学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争议,思考女性科学家性别不平等的问题根源与解决策略,研究系统梳理了国际与国内相关文献,从全球视域下女性科学家边缘化问题的特征、影响因素溯源和抗争弥合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女性科学家的边缘性地位在学科发展、学术引用、合作网络以及职业留存率等方面均有所体现。科学领域的性别偏见、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认知、教育体系与意识形态、科学领域的性别气质与角色,新闻媒体中的科学家形象等复杂因素影响着女性科学家地位。早期教育对科学兴趣的多方引导、对学术共同体中招聘和职业发展中的积极干预、为女性提供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政策保障,以及女性科学家网络与社群的支持,都将成为改善女性科学家不平等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社交媒体时代为性别包容的创造了契机,图像与标签话题有望成为对抗科学领域性别歧视的新方式。
    民国科普杂志的传播维度与传播成效研究(1915-1949)
    胡文亮
    录用日期: 2024-02-2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民族复兴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科普杂志成为科学启蒙的重要媒介之一。科普杂志的传播者借助“转译”策略,建构科学且规范的文本、直观且易读的图像,通过构建四重传播维度,初步培育及形塑了大众的科学素养,吸引全年龄段的公民参与科学活动,结成科学界、企业界、大众共同参与的科学传播网,以及由人和非人行动者共同参与的传播网络。本文试图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出发,揭示民国科普杂志在传播维度与传播效能方面的成效与不足,为今天的科学传播活动带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研究生科学教育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以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为例
    王振强 徐文彬 倪筱妤
    录用日期: 2024-02-13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对1998—2022年共111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研究生科学教育学位论文研究以多主题的综合研究为主,教学研究和课程研究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总体发现学位论文撰写在基本框架和思路尚且完整。然而,同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注意:选题有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定位模糊;问题方式多样,问题界定有待加强;研究思路设计完整性欠缺;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和运用存在误区;研究结果与结论建议混淆;部分提出的建议缺乏可行性。基于以上问题,对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如下建议:关注研究选题的时代性与问题的真实性;重视研究设计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重视学习进阶和探究实践;确保问题—结果—结论—建议内在一致性;遵守学术论文规范性与严谨性。
    科技馆在科学教师培训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
    黄雁翔 聂海林 郭子葳 杨伊曼 吴巧丽
    录用日期: 2024-01-09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首先,通过对153名职前科学教师和115名在职科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用SPSS分析其培训现状及问题、需求及期待,发现科学教师认同科技馆开展教师培训。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线上访谈7家科技馆的12名工作人员,用Nvivo分析其开展科学教师培训的资源优势和动力来源,认为科技馆开展教师培训是应然规划。最后,提出科技馆在科学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的角色与作用。
    从借鉴“他山之石”到实现“自成一格” 浅议如何构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科学教育新模式
    吴苡婷
    录用日期: 2024-01-03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工作比较成熟,都有各自的体系,美国制定了2061计划,法国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础》法案,德国注重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和实验教育,日本的科学教育模式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贯通性连续培养模式。中国的科学教育起源于清末,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吸收了发达国家的各种做法,今天正在蓬勃发展中。目前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优势有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助力效应、科幻小说的成功带来的眼球效应和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教育水平提升带来的机遇。但是也存在着科学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以及优秀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如何构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科学教育新模式?本文从打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历史的科学教育模式、解决前沿化和贴近化的平衡问题、构建高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快速“转化”通道、科学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共存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思考。
    科普影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吴文忠 王梦倩
    录用日期: 2023-12-26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科普影片是一种利用影像媒介,以科学为内容,以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魅力为目标的科学传播形式,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传播学和电影学的理论,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专家-观众”双视角的科普影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影片立项、影片成果、科普效果三个一级维度,以及8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旨在为科普影片的质量评估提供一个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有助于提高科普影片的制作和传播水平,促进科普影片的创新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青年编委招募
    关闭